IB中文

IB中文Paper1:必学的现代诗歌分析思路

晨晨是一个文学素养很棒的孩子,她准备明年参加IB中文考试。现代诗歌往往读来令她觉得晦涩难懂,正如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不知所云。而这个“组合”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做文章之处。她经常很担忧的问我, IB中文诗歌手法分析 究竟如何分析呢?老师我也看了很多优秀范文,但是总是说不上来好在哪里。我告诉她,优秀的文章都有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写作逻辑强、写作手法清晰,核心主题立意准。我们今天就具体学习诗歌中非常重要,但是同学们不太清楚的两个手法为例。

IB中文担心诗歌读不懂?诗歌主题怎么入手?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我有一个学生小乐,2023年5月的IB大考。小乐告诉我,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让自己拿到引导题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不知道如何进一步表达分析。平常自己的阅读积累也不少,却拿诗歌没有办法。我带过的IB比较多的学生在诗歌方面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拿到诗歌就头疼:读不懂诗歌,看的晕晕乎乎,不知道到底诗歌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主题怎么入手? 

IB中文A:戏剧作品中的“对比”手法

前段时间有个IB的学生小杰,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老师你说奇不奇怪,我看到一个题目是要我分析《雷雨》中的对比手法,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我可高兴了,《雷雨》是我读过很多遍的作品,我也看过《雷雨》的话剧,可以说是《雷雨》的情节都差不多已经印在我脑海里了。要我说雷雨讲了件什么故事,我能一溜烟全给你说出来,但要我分析对比手法,我脑子就一片空白,不知道应该要从哪些角度思考、对比有哪些类型、怎么结构化地去分析《雷雨》。”接下来分享一些关于IB中文的干货:戏剧作品中的“对比”手法 。

IB中文A:一篇看懂语言与文学中的非文学文本考试重点!

语言与文学比起文学,多了一些综合性、社会性的文本,我们可以统称为非文学文本,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另外提出,多模态文本将不会被视为文学作品,因为它们依赖于多种媒介来创造意义。IB官网文章提出:“热奈特的声明将电影、音乐视频、电视剧和许多其他多模态文本排除在文学领域之外。2021版的语言A课程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像电视或电影剧本这样的文本,与相应的多模态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由此产生这些文本,也被认为是非文学性的。” 接下里我整理了 IB中文——聚焦语言与文学中的非文学文本 的主要类型。

IB中文:中文考生必看的小说人称作用及分析技巧

小说是IB课程考查的重要文体之一,其中小说写作的主要人称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叙述中,可以使用三种人称进行,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们),有的以旁观者的角度,这三种人称各有表达效果和优点。那么在小说鉴赏分析中,如何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称的作用呢?本篇文章将分享 IB文学:如何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称的作用 。

IB文学:如何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古诗词的考试其实大多都围绕着两个维度,就是“形式”(一些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和“内容”(对景色、事物、人的描写和对情感的抒发),只要把这两个维度系统掌握,考试的时候层层筛选,用好“形式+内容”这个公式,就能更全面地作答。下面我们详细地讲解 IB文学:如何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手法 。(有些分析方式也可以迁移到其他文体中哦!)

IB中文:小说结构之叙事角度(下)

上期内容我们讲了IB中文A文学考试中叙事视角的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这次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解全知视角的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还有叙事角度的转换。 IB中文:小说结构之叙事角度 (下)
一、全知视角的人称
1.第一人称
(1)主人公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中“我”自己讲故事,讲述“我”的故事,即为主人公视角。这种叙事角度是主人公“我”与读者直接交流,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从而使读者能马上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主人公共同分享忧虑与欢乐进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传达的创作意图。

IB中文:小说结构之叙事角度(上)

IB中文A文学考试中,小说的分析要点主要有人物、环境、结构、语言等。结构是作者如何布局谋篇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凸显主题。考生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叙事顺序、叙事角度三方面着手分析结构。之前已经讲述了小说的叙事顺序,今天则来讲一讲 IB中文小说叙事角度和结构 。
任何一部叙事作品,都有一定的叙事角度。叙事角度是一部作品或者文本中,叙述者或者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叙事角度是作者和作品的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故事转化为语言叙事故事的基本角度;同时它又是读者进入语言故事,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叙事角度在叙事作品中举足轻重,在小说这一类叙事作品中,叙事角度表现得更为突出,有时一个叙事角度的精心安排,会起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耐人寻味,深化主题等效果。小说的叙事角度一般分为两大类:全知视角、有限视角。以下讲述这两类叙事角度的特点、艺术效果以及叙事角度的转换。
一、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一种传统的、被大多数读者所喜爱的叙事角度,也被称为“上帝”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他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游离在故事之外,对情节、事件和人物作客观的叙述与介绍,在情节、事件、人物与读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这样的叙述角度既能展现宏观场景;可以跟踪人物表现他,也可以进入人物内心探索,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全知视角的优势在于,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其次是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采用全知视角的小说很多,如中国《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国外作品《项链》、《包法利夫人》等,宏观方面,由于生活容量较大、人物众多、情节线索复杂、场面转换频繁,因此只有使用全知视角才有可能把各个局部有机地组织起来。微观方面,全知视角可以把故事人物表现得入木三分。如《骆驼祥子》中,老舍采用全知视角讲述了祥子悲惨的命运,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作者都细致入微地带读者进入祥子的内心世界探索,理解、同情祥子并反思在当时军阀割据时代小人物的无奈及悲惨命运。
然而,全知视角在显示其优势之时也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因为叙述者对故事的全部情节、事件、人物等了如指掌,一清二楚,从而使读者感觉索然无味,使作品缺乏亲切感和信任感。为了弥补这些缺点,有限视角应运而生。
二、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的叙述者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转移到作品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身上。叙述者知道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者无权叙说。这种叙述角度有其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超过全知视角叙事。既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也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强烈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有限视角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其他关于IB中文Paper1相关的问题,请随时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预约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体验课程!

IB中文:文学作品中幽默手法的表现方式(下)

IB中文注重考生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或全球问题的反思或者批判,“如何传达作品中严肃的主题”是IB中文考试考查的一个重点,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幽默手法的重要性,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下 IB中文:文学作品中幽默手法的表现方式  。
1.对比
生活中,有时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想与现实等方面会产生强烈的不协调,于是形成了不和谐的对比。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会使用不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会产生幽默或者可笑情趣。

IB中文:文学作品中幽默手法的表现方式(上)

幽默的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起源于英国戏剧作家琼生,他以幽默诙谐的手法创作的戏剧受到的大众追捧,其后幽默诙谐的写作手法被广泛应用到文学作品中。幽默的写作风格就是通过委婉含蓄地写作手法结合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意味深长的文章主题。具有这种写作风格的作品往往通过滑稽可笑的语言、似乎不符合常规逻辑的情节等来吸引读者,而通过文章所揭示的深刻主题或思想使读者回味无穷。

IB中文: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下)

IB中文考试中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在小说、叙事散文、戏剧文学作品中,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结晶,而次要人物也往往不容我们忽视。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IB文学作品分析中次要人物的两种作用,一个是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通过次要人物的侧面烘托,让主要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另一个是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说,通过次要人物的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经过对上篇文章的复习,相信IB考生对次要人物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我们来介绍其他两种重要作用。

IB中文: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上)

IB中文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是多样化的,人物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人物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结晶,鉴赏一篇文学作品时,主要人物常常是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品读的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对情节的推进、主要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等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天我们讲讲 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