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少儿沟通方法和技巧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让他向东他非要向西,好像喜欢和你“对着干”;同一件事情重复讲了好几遍,娃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道理讲了像白讲的一样;爸妈明明在认真和娃说话,他却总是心不在焉开小差……
即使爸妈不停地自我暗示“这是亲生的娃,要好好讲道理”,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两次会控制不住因为娃“不听话”而发火。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对娃发脾气是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的,万一“火候”控制不好还有可能给娃留下不小的心理伤害,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在这里要给大家推荐一本美国超级受欢迎的育儿宝典《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该书的作者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是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她们两个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这本书是她们在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中,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可谓是教爸妈如何应对“虎娃”的百科全书,不喜欢看英文的华裔家长也可放心,中文版本也是妥妥的安排上了。
下面跟各位宝爸宝妈们分享这本书里提到的最重要的四个方法:
1、接受并且尊重孩子的情绪
我们的行为受情绪心态所影响,例如,当我们非常情绪化时,我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不是自己”的行为。其实,孩子们也是一样。在爸妈眼中,孩子如果有“不听话”的行为时,爸妈应该首先考虑一下孩子的情绪是否出了问题,而导致他们这样做。
例如,当一个孩子拼接玩具的时候,另一个小朋友把他好不容易拼好的玩具碰倒了,需要重新拼接。于是孩子哇哇大哭。爸妈过来看到孩子不停地哭,也不知道怎么办,可能就会给孩子另一个玩具并说“你玩这个吧,不要哭了,好不好”。结果可能孩子会哭得更加厉害。因为他需要通过大哭来发泄自己积木被其他小朋友碰倒而产生的“愤怒”情绪,这个时候爸妈应先去接受孩子的情绪,弄清楚孩子为何如此,而不只简单的拿另一个玩具哄就完事了。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激怒”爸妈的行为可能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不想按时上床睡觉是想爸妈多陪一下,没有玩到想要的玩具而在游乐场大声哭闹……比起斥责孩子不许哭或对孩子发脾气,更好的办法的是去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情绪和想法,了解他们“不听话”背后真正的原因。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
相反,如果父母不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用最不该的体罚方式来惩罚孩子,这不仅不会纠正孩子的行为,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反叛心理”。
书中有一句话说:“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回应的方式决定了是增加他的痛苦还是有助于他去解决问题”。当你觉得到孩子的情绪特别激烈(比如难过、生气)时,爸妈不能抱着“任孩子为所欲为”的这种想法冷眼旁观,而应先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告诉他们“妈妈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你是不是感觉现在很生气,那不然我们拿张纸来把你的生气画下来,随便怎么画都可以”。只有孩子情绪稳定了,才能冷静的“听妈妈的话”。
2、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孩子
事实上,很多孩子“做错的事”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例如,爸妈发现孩子洗澡后,将换的衣服扔在地上,爸妈心里希望孩子做的是“洗澡之后把换洗衣服放进洗衣机或桶子里”。但是可能一出口成了“怎么你又把衣服放地上了!“我告诉你多少次,别把衣服放地上!”
孩子在生活中会犯很多这种“小错误”,有些家长可能会通过惩罚孩子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今天你表现不好,所以晚上不能看电视”。这种“不许……” “说过多少遍了……”情绪化的言语和惩罚方式很难发挥作用,因为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他们只是接受命令“什么什么不许做”,但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做,或者这样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书里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当家长们发现这种情况时,首先先描述事实,“衣服放在地上”是一个现象,然后告诉孩子“这个小错误会带来什么结果”,“衣服容易沾到地板上的灰尘,很难洗,而且这样洗后也不好看”。最后,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你能帮我把衣服放在厨房旁的洗衣机或卧室中的桶子里?或者你可以给孩子在卫生间贴一个提示条,“洗澡后记得把换洗衣服放在洗衣机或桶子里”
爸妈跟孩子讲道理是想让孩子的行为举止得体,如果只是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改正行为,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效,但孩子不明白自己错误行为的影响,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又会再出现同样的情况。
孩子“行为恶劣”时,很多家长都喜欢用一些词来“威胁”孩子,比如“如果你不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如果再玩iPad,我就把它扔出去。”其实,这种威胁对孩子并没有威胁,因为家长根本不会把平板电脑扔出去。这种空洞的威胁只会让父母的话在孩子心中失去效果,孩子也不会越来越听父母的话。相反,如果家长能直接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玩iPad,因为这样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影响正常睡眠等,孩子更容易听接受。
这里简单概括一下,当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爸妈需要做的应该是一步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可能有什么坏处(或导致什么不好的后果),然后再来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3、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父母不需要为孩子决定一切,为孩子做一切。这种放纵会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没有独立的见解,也没有独立性。相反,给孩子选择的空间,给他们一些自己选择的选择,让孩子决定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家务。如果坚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或者鼓励他们自己做事情,我们会发现孩子更愿意“听话”。
例如,当孩子早上不吃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选择“你今天想喝牛奶还是想吃三明治呢?”或者孩子坚持自己拧开瓶盖但却做不到的时候,不用着急去帮孩子拧开,这时候可以说“盖子有的时很难打开,用勺子汤匙类的撬一下盖子的边缘,或许有帮助。”
当然,如果孩子有一件事一直做不好,家长也不能去打击孩子自信心。可以说,“系鞋带确实挺麻烦,但是我们相信有一天你肯定可以学会的。”
4、表扬孩子好的行为,比单纯的说教更有用
父母不应吝啬于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但要注意抓住具体的点。比如“你把短袖,外套,棉袄都分类放在的不同的衣柜中,这就是管理才能”,“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做这道题,这叫毅力”,“到了该狡猾的时候你就主动浇花,这是主动性。”
这些详细的描述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所做的哪些事情,并赢得父母的称赞。长期以来,如果家长们一直坚持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正面评价,你会发现你不需要对你的孩子说“你不能这样做”或“妈妈告诉你不要做某事”。
简言之,尊重、陪伴和鼓励是让孩子“听从父母”的关键。如果家长能在沟通中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与孩子一并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而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你不允许做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让孩子听话的第一步!
这里额外附赠几个和孩子有效交流的tips:
1、和孩子沟通之前,先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小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漂移,所以在开始沟通前,要让孩子意识到接下来要跟他讲重要的事情啦,让孩子静下心来认真听你讲话,比如跟孩子说“我们现在要说很重要的事情,妈妈希望你能认真听,好吗?”,并且在交流时我们可以蹲下来,把孩子抱在你的怀里,跟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交流,这样孩子也会认真听取你的建议。
2、交流时尊重孩子,对孩子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
尊重是爸妈要教给孩子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爸妈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和他人的交流,爸妈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尊重爸妈。很多爸妈会因为情绪激动对孩子大吼大叫,爸妈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如果家人和朋友这样对待自己,我们是不是会不会觉得很伤自尊,很难过呢?试着用平静、礼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如果你当下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话,就先让自己冷静一下再来跟孩子“讲道理”吧。
3、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明白应该这么做,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放在受害的一方,让他思考假如自己经历了这些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是不是也觉得很委屈,让他进行换位思考,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应该要怎样做,孩子自己明白给予肯定,让下次不要再犯即可。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说“你应该…”“你最好…”,可以用“妈妈希望你……”,“你觉得怎样做比较好呢?”“你这样…非常危险,妈妈真的非常担心你”。
4、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模仿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你是什么样的,孩子便是什么样,故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慢慢地孩子也会模仿爸妈的行为。比如你觉得看书对孩子有益,那你自己就应该空闲时就看书,而不是一边劝孩子看书,自己却在旁边玩游戏。
总之,爸妈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当我们在教育孩子、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单向地给孩子传递所谓的道理,孩子的体验和感受也是需要爸妈关注的。当你想要跟孩子讲道理之前,一定更先把孩子摆在和我们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想要和他好好交流的心情。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爸爸妈妈,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的过程。
大家有任何关于少儿学中文的问题,或者想分享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交流讨论哦,我的微信号是:sunflower1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