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Paper2: 《雷雨》中蘩漪人物性格的形成

之前的文章我们一起学习了话剧《雷雨》中蘩漪的人物性格及其分析,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从《雷雨》中蘩漪的人物经历,结合背景设定和剧情,一起来学习分析其人物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为同学们的IB中文Paper2学习、IO的学习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到“Oswald Spengler 曾在‘西方陆沉论’里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阿波罗’式的,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其中,阿波罗式的文化模式具有秩序大于人的创造、追求稳定等特点,相反,浮士德式文化则追求创造与变革,拥有浮士德式心理的人群将冲突视作存在的基础。

 

《雷雨》中的蘩漪追求自由、不断抗争的性格具有浮士德的特征,生活在封建压制的阿波罗式的社会中,她的反叛意识即雷雨精神不断在尝试爆发后遭受压制,逐步展现出阴鸷与疯狂的底色,展现出“最雷雨”的性格。蘩漪出身名门,接受过旧式教育,又受五四思想的影响,在十七八岁嫁入周家,成为周朴园的妻子。

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面对一个“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遮盖着”且年龄差距近二十岁的周朴园,心中对爱情的幻想一步一步地被现实磨灭。同时,她在“体面”的周家的十八年里看遍了肮脏,也做出了一些罪恶的事,她心中残存的模糊的道德边界在被一步步突破。面对周家人的表里不一,面对自己心中的新思想和周朴园的旧观念的冲突,面对将周萍视作唯一的救赎的自己和与这种不伦关系保持距离的周萍,蘩漪所经历的新与旧的煎熬渐渐将她“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慢慢造就了她极端的性格和处事行为

 

因为长期处于一个追求稳定、圆满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蘩漪经受着周朴园的压迫,她内心深埋的野性一次次地试图冲破牢笼,她的言行逐渐成了激进与突停的交替。蘩漪具有娜拉式的反抗精神和女性独立精神,但很显然,根植在蘩漪性格深处的封建思想限制了她的认知高度,她骨子里仍然是封建的,所以,她瞧不上四凤的出身,所以,她话中带刺地向侍萍影射四凤的作风问题,封建女性的痼疾、新思想的滋长、原始力量的涌动共同制约着蘩漪的言行,所以,她是矛盾的、前后不一的。

在蘩漪与周萍的第一次单独交谈中,蘩漪一字一字地说:“我希望你不要走!”而当周萍再次强调其为母亲的身份时,蘩漪的言语开始变得疯狂,她拒绝承认一切。而在和周萍的第二次交谈中,本是眼睛射出疯狂的火的她,在一瞬间压制住自己,低声下气地乞求周萍。

从这些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蘩漪的性格是欲望被压抑的结果。长期挣扎在这样的分裂环境中,蘩漪的性格中极端的闷和冲愈发明显。曹禺先生在为《雷雨》作的序里说:“‘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热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蘩漪的性格在显得矛盾的同时却也显得调和,两种极端相互交融,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周朴园对于蘩漪而言具有父亲与丈夫的双重身份。周朴园守旧、刻板的大家长气质为周家蒙上了一层阿波罗式的社会氛围,在一个秩序超越人力创造的阿波罗式社会环境中,浮士德式的代表——蘩漪必须安于其位。

蘩漪在周家长达十八年的生活中,与自己相差近二十岁的丈夫周朴园共同生活,同时,年龄跨度又带来辈分上的错位,父权和夫权同时压迫这个女人,让她的身体与心理都经历了长期的压抑。同时,周朴园身份的双重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蘩漪的父亲、丈夫两个角色的缺失,这也是周萍这个“不伦”的情人成为她的救命稻草的重要原因。

这一切错综的关系也正是最终将蘩漪步步逼成疯狂的主要原因…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其他关于IB中文相关的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V:sunflower11081沟通交流,或者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试听课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