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是一个明年即将参加IB中文考试的孩子,他总是向我提起,在看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读的似是而非,理解不透彻。 IB中文A书单如何阅读 ?在Paper2的写作中,有些文学理论不甚了解,在语言的表达上也有欠缺,不知道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文本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老师建议他,在阅读书单的过程中,研习文献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把自己束缚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视野总是狭窄的,但是如果我们借助一些学术平台,那么广大的学术视野将为大家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会发现原来这本书还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思考,还有精彩的学术表达值得大家学习。那么在研习文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哦。
(一)阅读理论研究
在往年的Paper2真题中,不少题目中都涉及到了一些文学的基本理论,比如“幽默笔法”、“文学的真实性”等,需要大家对于基础的文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除了平常的积累。在阅读大家的书单书目的时候,如果查阅文献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理论研究,大家也可以做一些积累哦。在Paper2的写作中,可以适当引用,体现大家一定的学术素养。如果对一些文学理论不甚了解、或者对文学理论感兴趣的同学,大家可以阅读童庆炳老师的《文学理论教程》。
(二)分析研究方向
小乐在看书的过程中,经常觉得自己的分析浮于表面,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写作语言更加专业。以小乐书单中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为例,《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继《百年孤独》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描写一位小镇青年在镇上所有人都知晓有人要杀死他而他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孤独、落后的社会现实。小说原型为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的真实事件。
在之前的阅读中,小乐抓住了主题之一——群体力量的庞大,也抓住了技法上是第一人称叙述,在该杀人案的多年以后寻访当年的当事人与见证人,开始还原案件的原貌。小乐说之前自己就是闭门造车,自己死读书,或者到百度百科上查阅资料。
而在阅读相关专业文献之后,老师带着小乐从叙述技巧中的“聚焦者”和“叙述者”进入文本,分析到聚焦者和叙述者共同构建成的“看客”形象,聚焦者和叙述者身上反映出的群体和个人的关系有两层,一是心理学家荣格的群体无意识,有时候表现为对于偶发性事件的集体参与,有时候表现为对于必然性事件的集体失语。二是群体中个体命运的相关联性,每个个体都是构成群体的一员,而个体构成的群体又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命运都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群体对于个体又存在着某种驱使和规约的力量。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作家马尔克斯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孤独意识等等。
老师带着她一起阅读一些重要的研究文献之后,小乐觉得现在自己对同一本书的看法已经同过去判若两人,思维也是更成熟了,表达也是更规范专业了。
而大家自己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也要及时扩展理论视野,在这里老师推荐大家使用一些专业学术网站,例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谷歌学术等等。大家可以在阅读完这些文本之后,输入书名,查询一些专业文献,了解有关这本书的在学术上的研究方向,学术视野能够深化大家对于书文本的认识深度,了解前沿的研究动向,提供更为有价值的思考角度。尤其是一些硕博论文或者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数据、表达等更为规范,能够极大促进大家写作时候的表达规范。
(三)文献中反复出现的片段,价值非凡
针对一本书的文献数量很多,在阅读过程中,大家重点关注在这些文献中反复出现、引用的片段,大家更是要做重点标划,自己担心把握不准的重点,可以参考这些论文中的片段,以及如何针对这段内容进行的分析。结合我们之前讲过的整理好重点段落方法,在具体的Paper2写作中,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既有重点、准确的文本引用,加之有深度、有见解独到的理解,这样的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泛的无病呻吟。
当然这些学术文章中的分析不见得就是权威,文学本身是千人千面,言之有理、逻辑链完整即可,大家更可大胆提出自己的创新和质疑,如果你有任何关于IB中文Paper2的其他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随时沟通交流!或者点击这里预约一节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体验课,和专业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