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辅导

IGCSE中文:议论文写作怎么拿高分?结构性思维不可忽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IGCSE中文议论文写作,特别是怎么拿高分。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议论文写作不仅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还能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议论文写作的水平呢?今天,我要强调一个关键点——结构性思维。

IBDP新生看:中文学习与复习技巧(一)

“学校老师不负责,教得不好怎么办?”

“心态炸了,老师都不怎么管我。”

“中文老师老写错别字病句,我好替自己担心!”

作为一名从业16年的国际中文教师,我想对同学们说,既然选了就不要轻易气馁,其实有些学校根本不提供IB中文课程教学的同学靠自己自学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呢!

不管是跟着学校、老师学习还是自学,只要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投入,有规划有方法的科学备考,是可以考出好成绩的。这边给大家分享一些备考建议。

要选择IBDP课程的同学,暑假这些事情一定得知道!

暑假马上来临了,翻看小红书发现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存在焦虑,也有很多MYP阶段的家长来问我暑假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规划,正好借着今天的机会,结合我之前所带学生的经历,给大家讲一些即将升入IBDP一年级学生应该准备些什么吧!

适用于九年级、十年级,DP1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之后我会单独再出一期关于DP1年级学生的规划建议。

IB中文:《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创造的四大悲剧中最成功,最不朽的人物,也是IB中文外国翻译作品中一直被推荐的一部。有一句著名谚语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则通过熟悉的情节,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制黑暗势力之间的惊心动魄斗争,并且用多处长独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斗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丰满的任务形象,今天的内容,我为大家介绍哈姆雷特的三个形象特点,希望给选择此本文学作品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那我们该如何对书中的主人公进行形象分析呢?

IB中文:IO口试稿不知道怎么写?这三步请一定搞清楚!

最近又到了IB中文考试的口试(IO)的时间了,上次的文章我们详细给大家介绍了IB中文考试中IO部分的考察内容、时间分配,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时间分配表格,在了解清楚步骤后,那IO的内容应该怎么规划呢?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符合老师们的期待,更容易获得高分?那么现在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IO口试中的稿子应该怎么写?同样地,我们以IB 中文语言与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SL为例。…

IB中文:两步带你高分通过IO口试(含时间分配!)

最近又到了IB中文考试的口试(IO)的时间了,看到好多新的DP学生对IO口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最近我会给大家详细解读和分析IB中文的IO口试,包括如何准备稿件,师生问答部分如何准备等等,那么现在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两步带你完全搞懂IB中文中的IO考试,以IB 中文语言与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SL为例。…

IB中文A:《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手法分析(二)

上次的作品分析,我们一起学习了《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手法分析,《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细腻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经典的情节,描写了美国种族之间的冲突与非洲裔美国人内部的相互歧视。除了上次我们分析到的“蓝色眼睛”、“季节”的象征意义和手法外,今天的内容,我们继续来学习小说中剩余两个典型象征,并对其做具体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IB中文A:《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手法分析(一)

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女性作家,她的文学作品深深扎根于非洲裔美国人历史,深切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处境,深情地为他们的遭遇呐喊。《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代表作之一,作品以细腻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经典的情节,描写了美国种族之间的冲突与非洲裔美国人内部的相互歧视。该小说文学手法灵活多样,语言艺术别具一格,把人物的性格与行为刻画得鲜活生动,运用从容不迫的叙事方法猛烈地批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叙述了后殖民时期非洲裔美国人的悲催命运与自我文化救赎的重要性,其中的象征手法更是贯穿全文,对于选择此文本的IB同学们来说,一定要仔细分析研读。…

IB中文:EE选题怎么选?这份攻略请收下!

很多同学经常私信我询问最多的问题之一是:“老师我的EE选题可以吗?” “EE选题应该怎么选呢?” 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讲中文EE应该怎么选。

首先,IB同学们要知道的是,对于中文EE,我们在做论文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

一、一部(或以上)中文作品的文学研究;

二、一部中文作品和一部翻译作品的文学研究;

三、语言和文化语境分析研究

IB中文Paper1:新闻类文本分析考前必读

新闻文本是IB中文Paper1的非文学文本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难度一般不大,我们之前的文章和帖子都曾经非常详细地介绍过很多新闻文本的分析鉴赏技巧,包括真题鉴赏,今天的帖子我们一起对之前的重要知识点做一个考前回顾,不熟悉的同学们一定点赞收藏起来哦!…

IB中文A: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五要点!

戏剧中的一切因素,都集中在人物身上。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这就要求人物形象必须具有典型性,只有这样,人物才能栩栩如生。那么,对于IB中文考试中的戏剧文本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IB中文A:如何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IB中文备考中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区别和答题技巧,最近又收到很多同学的询问,大家总觉得社会环境过于抽象,不知道如何理解和答题,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深度探究一下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从“寻找”到“作答”,一篇文章给大家讲清楚。…

IB中文Paper2高分攻略:学会这样审题,不拿7分都难!

最近我发现一些同学在做Paper2练习的时候对题目要求容易理解偏差,导致后面写的长篇大论都是白费功夫。最可惜的是,在今年的大考中,我有一个学生写偏题了,最终中文成绩只拿到了4分。因此,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审题技巧,以2017年的Paper2真题为例,通过两位同学的审题练习,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如何审题。 IB中文Paper2高分攻略:学会这样审题

IB中文:小说中事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今天我们就谈谈事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讲述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子的经历中,战胜恐惧和孤独,最终变得成熟而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中出现的事物形象“鸭群”,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孤独之旅》对文学作品中事物形象的作用进行分析。带你了解  IB中文:小说中事物形象的作用 。 

掌握这5点,对比结构的文学评论没那么难写

我有一位学生jenny,他在写对比结构的文学评论时,经常头疼自己的得分点总是找不全,导致答题不全面。我想说,其实 对比结构的文学评论没那么难写 。最近她完成了一项作业:小说作者是如何利用对比的技巧,表达中心旨意这样类型的题目。看到这个题目她立马就想到了《台北人》中的短篇小说《一把青》,本以为自己评论很到位,可谁知得分不高,她给我发来自己写的评论: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