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考试课程专栏 / IB中文担心诗歌读不懂?诗歌主题怎么入手?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IB中文担心诗歌读不懂?诗歌主题怎么入手?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2022年7月2日
我有一个学生小乐,2023年5月考试。小乐告诉我,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让自己拿到引导题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不知道如何进一步表达分析。平常自己的阅读积累也不少,却拿诗歌没有办法。我带过的IB比较多的学生在诗歌方面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拿到诗歌就头疼:读不懂诗歌,看的晕晕乎乎,不知道到底诗歌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很多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技巧。
一、梳理诗歌时代背景以及归属于哪一种主题问题现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诗歌的创作从生活中来,那它要针对生活中某些现象作出阐释。需要同学们对现当代的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对应之下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特点进行梳理总结,例如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乡村留守、北漂打工、城市空巢等问题现象了解。对于像小乐这样的孩子,由于社会阅历的缺乏,很早离开中国的孩子,这一类的问题他们知之甚少。除了老师带领梳理,学生还可以自行阅读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了解残酷的历史真相,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现象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通过归纳梳理,老师总结了常见的主题类别:一、漂泊之思。其中可能包括了打工生涯、北漂岁月、乡村留守、城市空巢、城乡差距等问题。二、自我之思。其中可能包括了身份认同,自我实现,梦想征程,心灵叩问,旅途沉思,成长心声,故乡情怀,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三、社会之思。其中可能包括了人情冷暖,百姓传奇,生命咏叹,教育公平,新风旧俗,时光故事,代沟隔阂,城市书写等问题。四、近年的热门话题。其中包括了文化流失,女性权益,历史回望,亲情感怀等问题。在备考的过程中,通过对一类问题现象深入挖掘探索思考,在考试的时候,拿到一篇陌生的文本,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锁定主题。
IB中文

例如《老站》刻画了一处被废弃的站台,《老房子》刻画了一处留守在故乡的父亲盼望儿女回家看望的老房子。从题目中的老字,这一赋予了历史时间沉淀感的字,小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乡村青壮劳动力迅速流向城市,而这带来的结果正是乡村人口的流失以及乡村公共设施的荒废,同时还有寻根文学,对故乡故土故人的眷思,以及这些打工背井离乡以后陷入的生活困境等。对应这类社会之思的作品下城乡发展主题的在小说中也经常出现,老师建议大家面对这些具有普遍性的文本时,把他们放在一个主题分类中学习,大家对这一主题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辅助理解诗歌。

二、找到解题缺口——题目
有了前面的积累铺垫,考试的时候学生们拿到的一首诗歌很可能是陌生的,也没有背景线索的提示,那又该怎么办呢?不妨把视线重心上移,看到诗歌的题目。正如我们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题目和开头是最难的,题目起好了,开头构想好了,整个文章的思路就顺畅了。所以,题目是最能概括体现作者诗歌的核心意图,也是我们窥见诗歌的思路缺口。再串联到社会背景知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揣摩作者的诗歌写作意图。

例如《阳光下的建筑工地》,小乐在初读题目时,想到了夏天的天气很热、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然后迅速按照主题归类,意识到了首诗歌的主题是社会之思,描写底层民众边缘群体生活工作的诗歌,继而想到可能是歌颂赞扬这样的劳动人民。

我们仔细拆解题目,不难捕获这几个核心要素“阳光下、建筑工地”。 我们来思考:阳光与工地的关系?阳光普照万物,而这些民工的工作环境艰苦,这些都很容易想到。而我们再来思考,有阳光的地方还会有什么呢——影子!什么是影子,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被人们忽视的地方。而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正是不被阳光照射到的社会边缘群体,正对应诗歌中“享受生活的人未必记挂他们”。而建筑工地上的这些民工为城市发展付出的劳动,以及文中出现的“阳光、脊背、草屑”在艰苦生活环境下的坚韧。所以解题是我们窥见诗歌主题的一个缺口。
IB中文辅导
例如兵戈戈的诗歌《立秋》,小乐告诉我,如果不是课后的引导题,他都想不到这是一首思乡诗。而小乐通过结合引导题,问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迅速关联我们的主题,迅速想到了这是自我之思主题下的故乡情怀。而如果学生了解秋的文化含义,就会立马串联起这些要素,分析诗歌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天的第一天,这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提醒我们秋天到了,这也与诗歌的第一句“余热开始似水一样流动”能够形成呼应。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不是春分,不是冬至,偏偏是立秋!当我们提到秋的时候,想到的有“伤春悲秋”“落叶纷纷”、“秋天归乡”“萧瑟凄凉”等词语。而我们抓住引导题中出现的“思乡之情”。正对应了“秋天”特有的“落叶归根而羁旅游子何时归乡”“孤寂悲凉的情绪”。以及在诗歌下文中出现的夕阳意象,不禁勾连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种归乡不得的痛苦是压抑且隐秘的,无人诉说,无处排解。在了解了题目的基础上,我们在深入阅读文本时,更能够精准定位诗歌的主题。

不管是时代背景对应作品主题的梳理,还是通过题目打开定位诗歌主题的缺口,都能帮助我们在初度文本之时,就建立起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心里有底,再深入阅读的时候,就不会担心畏难了。主题把握了,那么如何从手法入手,具体分析诗歌呢?下一期我们将从诗歌的具体常见的手法入手,带领大家逐个击破问题。同学们有任何关于IB的问题,都可以加老师V:请填写进行提问,老师很乐意帮同学们解答!

往期回顾:
立刻注册领取免费一对一中文体验课
请填写表单,您将免费得到一节1对1中文体验课和多本学中文的电子书
国家/地区

search no result

点击注册按钮,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