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如何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IB中文备考中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区别和答题技巧,最近又收到很多同学的询问,大家总觉得社会环境过于抽象,不知道如何理解和答题,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深度探究一下小说中的社会环境,从“寻找”到“作答”,一篇文章给大家讲清楚。

首先,IB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举几个例子,比如鲁迅的名篇《药》,文中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上的大白圈、上坟摆菜饭和化纸钱等,都带了特有的时代气息,由此可推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如《祝福》开头及结尾关于“祝福”情景的描写,揭示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民的思想意识依旧,从而展示出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她悲剧命运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那我们如何寻找并思考和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寻找并思考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及特点

首先,要找到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和段落,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 社会环境描写文字不像自然环境描写文字那样集中,像“软环境”文字是渗透于字里行间的,阅读时要注意捕捉并整理相关信息。

其次,根据找出的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最后,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准确概括环境的特点。看有什么共同特征,选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多角度思考社会环境特点,根据IB中文的考试特点,建议同学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角度: “时”的角度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 “地”的角度“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人”的角度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事”的角度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因素,比如“商品经济大潮”“竞争激烈”等。 “物”的角度 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摆设等。 “俗”的角度 指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软”环境特征。

二、熟记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5)象征或暗喻。

  • 规范作答

(1)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2)答题模版

► 模式一: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 模式二: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 模式三:触发××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更多IB中文备考资料和免费一对一试听课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sunflower11081)或者点击这里立刻领取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