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Paper1: 手把手带你学懂小说文本分析的写作思路|附真题范文

之前的文章我们一起学习过了小说文本鉴赏的分析思路,那在考试中如果我们拿到一篇小说真题,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写思路、分析内容和结构呢?所以今天的主题就是。IB中文Paper1: 手把手带你学懂小说文本分析写作思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篇Paper1小说文本分析(N15 HL 真题)的优秀范文,从范文的写作思路中进一步汲取灵感。手把手带你学懂小说文本分析的写作思路

下文是一篇满分7分的小说评论,分析的文本是冯骥才的小说《苏七块》。

坚持的“原则”

——浅析《苏七块》

世界上每个职业都有其职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军人,保家卫国;医者,救死扶伤。按说,医者仁心,作为行医之人,本应不论贫贱,以生命为己任。然而冯骥才,却刻画出这么一个不见钱不医治的医者形象:“苏七块”,这样一个一反常理的形象却暗藏玄机,使人啧啧称奇。实际上,三百六十行,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规矩,而每一个从业者又有自己的规矩和原则。

作家冯骥才便是通过这样一个表面浅显,实则蕴含大道理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医术高超却脾气怪异的医者“苏金伞”的形象。文中运用了生动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将“苏大夫”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又使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将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和盘托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语言简凝传神,在人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留下空白,开放式的结局使主题呼之欲出,使人物及主题更为深刻。

文章的主角“苏大夫”是民国年间远近闻名,技艺精湛的接骨大夫,号称“天津卫挂头牌”,他的医术深得认可,病人事后都“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然而,这位苏大夫的性格却并不和善亲近,有一个无人能理解的怪癖。

此段对小说情节做了大致梳理,并由此概括出了苏大夫“有原则”的人物形象。但梳理过程中,由于文本的适时加入以及“悬念”等结构概念的提出,文章避免了大段情节复述造成的冗赘和枯燥。

”一日有位车夫不慎跌倒前来求医问药,无奈贫穷出不起这七块银元的诊费,哪料苏大夫毫不怜娴,照常打牌,不加理会,“眼睛仍不离牌”,心慈的牙医看不过去,暗中伸出援手,帮助这位车夫得到苏大夫的医治,钱到人到,不出意料,苏大夫利落地又将这位车夫诊治完毕,还送他药面子,此时文章落下一个悬念,前文既将苏大夫刻画得见钱眼开,那此时为何他会大发善心送车夫药不收钱?既然他并不是贪财之人,那前文,他又为什么没有七块银元决不诊治呢?

此时读者心中已生出无数疑虑,对苏大夫的形象模糊不解,对于苏大夫的性格更是捉摸不透,故事继续发展,“点灯时分”,牌局散了,苏大夫却留住了华大夫并将他支援车夫的银元尽数交还给他。此时读者心中醍壶灌顶,原来苏大夫早知银元皆是华大夫所出,并且还告诉华大夫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是我立的规矩不能改!”此话一出,文章深意已经七八成显露了出来。文章将这样一个有原则的医者形象刻画得丰满生动,离不开作者大量的肖像,动作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字里行间,不经意地表达出了文章主旨。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一个形象刻画得成功与否,取决于作者是否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和表达手段,文字是否精简有力。其中,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形象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不拘谨于纸上,而是生动地跳出文字,立体化地展现一个任务,由他的外貌又可以深入地窥探此人的性格品质,不只使文章增强可读性,更对形象塑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章开头便使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来刻画苏大夫:“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语言凝练有力,简短却字字珠玑,将一个高大健壮,干净,眼明如灯的大夫形象呈现出来,“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将胡须比作“山羊须”,用比拟的手法,“浸了油似的”写出苏大夫胡须又黑又亮的一生形象,“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这一系列的肖像描写,都生动地使苏大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文章更是多处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相比于其他写作手法,动作描写为动态的,更为鲜活,而人物的一举一动,更直接地反映人物内心,突显其性格。文章这样刻画苏大夫行医的手法:“手指一触,隔皮戮肉”一个“触”一个“戮”字,简洁传神地刻画出苏大夫一阵见血,对于病症“眼明心亮”,医术之精湛一览无遗。“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将大夫的手比作鸟的翅膀,借鸟飞翔时上下腾飞,翻转灵活,迅速急猛的特点来作比喻,动态地展现出苏大夫动作的利落娴熟。下文,在描写苏大夫为车夫张四诊治时又再次使用了动作描写,“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上顶下压”,“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这其中的动词“挽”“放”“捏”“拉”“推”“顶”“压” 变幻的动词将整个接骨的过程寥寥几笔便全数展现出来,将苏大夫的技艺超群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除却动作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作者更是用了一系列的侧面描写,通过他人对苏大夫的评价、看法,侧面烘托出大夫的医术之高超精湛,“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通过对于群众的描写,看得出苏大夫的医术不但闻名乡里,更是中外皆知。“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通过架设,更突出了苏大夫的形象,使之更丰满鲜活。“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通过病人的感恩,更是侧面衬托出苏大夫的医术令病痛一去不复返,令病人满意感恩。

文章的对比手法在刻画苏大夫之余,加上华大夫及其牌友的表现,在双方的反映截然不同中烘托苏大夫对原则的坚守。文字上的表现手法加上情节上的主次人物安排,相得益彰,华大夫更在对比之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的作用。

在张四前来求医,因为没带钱遭到拒绝时,“苏大夫听都没听”而一众牌友却是“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却不以为然,“眼睛仍不离牌”,这样的对比下,显得苏大夫作为医者,同情之心连其他也许并非医师的牌友都不如,衬托出苏大夫这样一位因为金钱鬼迷心窍的形象,为下文的转折和他的解释作铺垫,反差之间,令其形象更深入人心。

对于牙医华大夫的描写可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苏大夫形象更为丰满。华大夫“出名的心善”,暗中避开苏大夫,伸出援手,相比牙医的医者仁心,这时的苏大夫,善恶对比之下,更加显得心胸狭窄,不愿为穷人诊疗的恶人形象。形成反差,在后文平反之时,回味前文,更惊觉作者的独具匠心,结尾留白更引人深思。

文章从结构上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先扬后抑再扬,文章结尾的转折,使主题彰显,意味深长。文章前几段着力刻画苏大夫的医术高超,使高大的医者形象呈现眼前,又笔锋一转,“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将苏大夫奇怪的规矩数落一番“这叫嘛规矩”,自然也设下悬念,为后文的陈情作下铺垫。

接下来,作者又用大量笔墨,将车夫张四看病,华大夫相助的故事娓娓道来,更加深入了读者心中苏大夫为钱财之奴隶的印象,以大量的贬词来刻画苏大夫。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出乎意料,“这药我送了。”苏大夫如若尽如前文所言,爱财贪财,此时不应放过张四,此话将情节作了一个转折,令读者心中疑惑。而后文苏大夫“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这一动作令读者心中愕然,恍然大悟,苏大夫原来并非贪财之人,而只是坚持于自己的规矩而已。文章这样的情节安排,引人入胜,将自己建立的形象又一口气推翻,在文学造诣上,发挥了小说的特点,情节往返曲折,在读者享受其带来的文学乐趣的同时,将文章主旨也传递了出来。华大夫的出现使情节更加丰满,反衬了苏大夫的不通情理,为后文作铺垫,悬念的设置让后文转折更深刻。总的来看,情节设置上的饱满丰富了文章内容,补充人物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揭示。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一个小众的道德品质,不是为了赞扬医者医德,而是为了表达职业原则的思想,正如记者拒绝编写广告,木匠不愿做铁工活一样,他们的原则不仅在于职业道德,更在于他们内心所坚守的原则,不愿做一些他们职业范围之外的工作。冯骥才这篇《苏七块》,欲褒则贬,欲擒故纵,表面贬责苏大夫,实则认同他的做法,坚持原则。运用大量的肖像、动作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和对比烘托,情节回旋迂转,语言简凝传神,以小见大,用苏大夫的故事,传达职业人应有规矩,坚持自己原则的大思想。 无论从文学造诣还是主题思想来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范文点评:

这篇作品是一篇典型的七分文章。主旨理解准确,手法论述得当,结构清晰,展开充分,语言严谨。给人的阅读体验极为舒畅。

首先,作者对主题的理解是比较深刻和到位的,通过描写苏大夫这个特殊的医者形象,展现了他的不见钱不医治的原则,并在故事的转折中突显了这个原则的坚守。同时,作者巧妙地将苏大夫的医术高超和脾气怪异形象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

在艺术手法方面,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使苏大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作者的对比烘托手法,通过与华大夫等人物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苏大夫的原则和坚守。此外,作者还恰到好处地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正片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主次人物的安排恰到好处。开头开门见山,直指主题,引起读者兴趣。随后,通过描写苏大夫的行医特点和性格,展示了他的“见钱眼开”形象。紧接着,通过车夫张四的求医故事,转折性地揭示了苏大夫的真实原则。最后,苏大夫送给华大夫七块银元,以及华大夫的评价,使主题更加深入人心,留下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表达流畅,读起来很通俗易懂,同时又有深刻的内涵。作者对文本细节的重视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让整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性和感染力。

其他同学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学到许多东西。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从而把握写作的方向。其次,要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对比烘托等,以增强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吸引力。最后,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转折,合理安排情节,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Paper 1文章,作者在主题理解、艺术手法分析和文章结构上都表现出色,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在IB中文的写作中,像这位学生一样,取得优秀的成绩!

最后,同学们别忘了点击这里领取免费的一对一IB中文课程哦!

我是Amy,一个教了15年IB中文的教师,欢迎同学们私信,评论,交流,探讨。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